特斯拉引領電動車發展,傳統車企也不遑多讓,紛紛下重本研製電動車,隨著技術成熟,歐系、日系、韓系品牌電動車相繼上市,並強攻特斯拉的弱項,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元的選擇,同時也為特斯拉帶來銷售壓力。

 

早早布局電動車市場的特斯拉,可說是電動車的代名詞,近幾年年銷售量穩居冠軍,市調公司資料顯示,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約726萬台,特斯拉就賣了126.8萬台,市占率達17.5%,台灣電動車市場更是特斯拉天下,監理所資料顯示,台灣2022年電動車總銷量是創新高16,120輛,在「電動車元年」,特斯拉賣出11,575輛,占比超過七成,但特斯拉寡佔板塊似乎悄悄鬆動中,行銷科技公司艾得基客使用台灣最大汽車專業網站「U-CAR」資料庫,發現特斯拉不再是電動車消費者唯一選擇,歐系、日系、韓系車款同步瓜分戰場。韓系電車品牌崛起,還有世代因素?艾得基客指出,消費者U-CAR網站瀏覽特斯拉資訊時,除了常與賓士(Mercedes Benz)、BMW等歐洲電車比較,較易入手的韓系電動車款如現代(HYUNDAI)、起亞(KIA),也成了消費者考慮的車款,的確現代、KIA等韓系車款電氣性能已超越特斯拉,標榜充電到80%不用20分鐘,韓系品牌還主打小家庭,車輛戶外充電,車內可「一鍵躺平」,打中年輕夫妻的需求,他不諱言,台灣消費者過去對韓系車款印象不深,甚至因國家情結產生「反感」,但年齡層30~40歲世代,從小接觸韓劇、K-POP,世代轉移,韓系車輛反而變得熱門!不僅如此,韓系品牌為了擺脫「傳統韓版」的車輛外裝,特地設計中心移師歐洲,設計風格改走前衛二次元科技感,也符合年輕人喜好,從艾得基客趨勢報告也能得知,2022年U-CAR網站流量,現代Ioniq 5、起亞EV6都擠進前五名,顯然備受消費者關注,非特斯拉品牌之所以逐漸突圍,傳統車企過往還在思考「如何生產電動車」,如今生產技術成熟也有能力量產,就會回到「品牌戰」,鎖定消費者需求「對症下藥」,而特斯拉「外型、內裝、品質」等三個弱項,就是傳統車企強攻的重點。

 

另外歐系賓士、BMW、Volvo聲量也逐漸攀升,賓士訴求品牌價值,傳達消費者我們是『賓士』電動車,其他如BMW主打底盤與豪華風格、Volvo主打安全配備等,行銷重點都回到品牌給消費者的傳統印象,U-CAR汽車網站創辦人也提到,汽車消費者的需求分很細,舉凡外觀、尺寸、用途等,迎合消費者需求並引領購買意願,就是傳統車企的強項,非特斯拉品牌的聲量與銷售量才會漸增,最新統計,台灣1~8月賣破1.6萬台電動車,超越去年全年銷售量,觀察發現,特斯拉銷售比率為53%、非特斯拉47%,比例看快要五五波了!也就是說,各大品牌積極搶客,台灣電動車市場煙硝味十足!

Recommended Posts